介绍
NPN晶体管是双极结晶体管(BJT)类型之一。NPN晶体管由两个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,它们被p型半导体的薄层隔开。这里大部分的载流子是电子。这些电子从发射极到集电极的流动形成晶体管中的电流流。一般来说,NPN晶体管是使用最多的双极晶体管,因为电子的迁移率高于空穴的迁移率。NPN晶体管有三个端子——发射极、基极和集电极。NPN晶体管主要用于放大和切换信号。
上图显示了NPN晶体管的符号和结构。在这个结构中,我们可以观察到晶体管的三个端子,电路电流和电压值的表示。现在让我们看看NPN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并加以解释。
NPN型晶体管电路
上图显示了带有电源电压和电阻负载的NPN晶体管电路。在这里,集电极端总是连接到正电压,发射极端连接到负电源,基极端根据施加到晶体管上的电压控制晶体管的开/关状态。
NPN型晶体管工作
NPN晶体管的工作相当复杂。在上述电路连接中,我们观察到电源电压VB通过负载RB加到基端。集电极端子通过负载RL连接到电压VCC。在这里,负载RB和RL都可以限制通过相应端子的电流。在这里,基极和集电极端总是包含相对于发射极端的正电压。
如果基极电压等于发射极电压,则晶体管处于OFF状态。如果基极电压高于发射极电压,则晶体管变得更开关,直到它处于完全ON状态。如果在基极端施加足够的正电压,即全on状态,则产生电子流,电流(IC)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。在这里,基端作为输入端,集极-发射极区域作为输出端。
为了让电流在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常流动,集电极电压必须是正的,也必须大于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。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有一定的电压降,如0.7V。因此基极电压必须大于0.7V的压降,否则晶体管将不能工作。给出双极NPN晶体管的基极电流方程为:
我B= (VB- v是) / RB
在那里,
我B=基极电流
VB=基偏压
V是=输入基-发射极电压= 0.7V
RB=基本阻力
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(KVL)可以计算普通发射极NPN晶体管的输出集电极电流。
集电极电源电压的计算公式为
VCC=我CRl+ VCE............(1)
由上式可得普通发射极NPN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为
我C= (VCC- vCE) / Rl
在普通发射极NPN晶体管中,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为
我C我=βB
在有源区,NPN晶体管充当一个很好的放大器。在普通的发射极NPN晶体管中,通过晶体管的总电流流被定义为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IC/IB的比值。这个比率也被称为“直流电流增益”,它没有任何单位。这个比值一般用β表示,β的最大值约为200。在普通基极NPN晶体管中,总电流增益用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的比值IC/IE表示。这个比值用α表示,这个值通常等于单位。
NPN晶体管中α、β和γ的关系
现在让我们看看两个比率参数α和β之间的关系。
α =共基极电路直流电流增益=输出电流/输入电流
一般情况下,NPN晶体管输出电流为集电极电流(IC),输入电流为发射极电流(IE)。
α=我C/我E...........( 2)
该电流增益(α)值非常接近单位,但小于单位。
我们知道发射极电流是小基极电流和大集电极电流的总和。
我E=我C+我B
我B=我E——我C
由方程2,集电极
我C我=αE
我B=我E-α我E
我B=我E(1 -α)
β =共发射极电路直流电流增益=输出电流/输入电流
这里输出电流为集电极电流,输入电流为基极电流。
β=我C/我B
β=我C/我E(1 -α)
β=α/(1 -α)
由上述方程,α和β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
α = β (1-α) = β/(β+1)
β = α (1+β) = α/ (1-α)
对于在高频率下工作的低功率晶体管,β值可能从20到1000不等。但一般来说,这个β值可以在50-200的范围内。
现在我们来看看α、β和γ因子之间的关系。
在普通集电极NPN晶体管中,电流增益定义为发射极电流IE与基极电流IB的比值。该电流增益用γ表示。
γ=我E/我B
我们知道发射极电流
我E=我C+我B
γ=(我C+我B) /我B
γ=(我C/我B) + 1
γ = β +1
因此,α、β和γ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
α = β / (β+1), β = α / (1-α), γ = β+1
NPN型晶体管的例子
1.计算具有电流增益(β)值100的双极NPN晶体管的开关电阻负载4mA的基流IB。
我B=我C/β= (4 * 103) / 100 = 40 ua
2.计算偏置电压为10V,输入基极电阻为200kΩ的双极NPN晶体管的基极电流。
我们知道基流IB的方程是,
我B= (VB- v是) / RB
我们知道价值观,
V是= 0.7 v,
VB= 10 v,
RB= 200Ω。
现在我们把这些值代入上式,
我们得到,
我B= (VB- v是) / RB= (10-0.7)/200kΩ = 46.5uA。
NPN晶体管的基极电流为46.5uA。
共发射极配置
公共发射极配置电路是三种BJT配置之一。这些常见的发射极配置电路被用作电压放大器。一般BJT晶体管有三个终端,但在电路连接中,我们需要将任何一个终端作为通用的。因此,我们使用三个终端中的一个作为输入和输出操作的公共终端。在这种配置中,我们使用发射极终端作为公共终端,因此命名为共发射极配置。
这种配置被用作单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。在该配置中,基极作为输入端,集电极作为输出端,发射极作为公共端。该电路的操作首先对基极端进行偏置,使基极-发射极结向前偏置。基极中的小电流控制着晶体管中的电流流动。这种结构总是在线性区域工作,以放大输出端的信号。
这种普通发射极放大器提供反向输出,可以有很高的增益。该增益值受温度和偏置电流的影响。共发射极放大器电路由于其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而比其他BJT电路配置多被使用,而且这种配置放大器提供了较高的电压增益和功率增益。
这种配置的当前增益总是大于单位,通常典型值约为50。这些组态放大器大多用于需要低频放大器和射频电路的应用场合。共发射极放大器配置的电路图如下所示。
NPN晶体管的输出特性
双极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族如下所示。该曲线显示了集电极电流(IC)和集电极-发射极电压(VCE)随基极电流(IB)变化的关系。我们知道,只有在相对于发射极的基极端至少有少量的电流和少量的电压时,晶体管才处于“ON”状态,否则晶体管处于“OFF”状态。
在1.0V水平上,集电极电流(IC)主要受集电极电压(VCE)的影响,但在此值以上,集电极电流(IC)的影响不大。我们已经知道发射极电流是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的和。即IE =IC+ IB,流过电阻性负载(RL)的电流等于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。集电极电流的方程为:
我C= (VCC- vCE) / Rl
直线表示“动态载重线”,连接点A(其中VCE= 0)和B(其中IC沿此负载线的区域表示晶体管的“有源区域”。
在给定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流的情况下,利用集电极共同结构特性曲线计算集电极电流。载重线(红线)用于确定图中的q点。荷载线的斜率等于荷载阻力的倒数。即1 / RL。
NPN型晶体管的应用程序
- NPN晶体管主要用于开关应用。
- 用于放大电路应用。
- 用于达林顿对电路放大弱信号。
- NPN晶体管用于需要吸收电流的应用场合。
- 用于一些经典的放大电路,如推挽放大电路。
- 温度传感器。
- 高频应用。
- 用于对数转换器。
5的反应
我们也感兴趣的是对学生非常有用的话题
优秀的支持和发行项目!!
对学生的良好支持
这是展示双极NPN晶体管肖特基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之间关系的最佳文章。
我82岁了,这篇文章使我受益良多。让你们为我这个年纪的人服务;
亚伯拉罕·约瑟夫,理学硕士,菲尔硕士。
男:化学副教授,已退休
82岁,跑步。
非常感谢您提供这些知识。但是,我想要更多的实用知识。